发布日期:2025-02-05 12:42 点击次数:60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发动后,按照东线广州军区的部署,以42军和配属部队为南集团,以41军和配属部队为北集团,对越北重镇高平省省会高平市实施钳形合击。
高平省在谅山的北面,位于越南面朝中国方向一个相对突出的位置,如果要攻取谅山,就必须先拿下高平,以免届时高平的越军突然杀出,截断我军的后勤通道,那样的话战局就被动了。
同时,也因为高平突出部的地位,按照广州军区战前的布局我军从南线打个穿插就可以快速抵达高平南部,配合从北面进攻的部队南北对进拿下该地。
越南方面在高平部署的防御部队是其所谓“精锐部队”346师,拥有兵员8000余人,以及配属的3个独立团共3000多人,另外还有特工营,独立营,地方民兵武装,公安屯,总兵力达到了1.5万余人。
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统一指挥41、42两个军分两路穿插,结果却是两个方向的穿插都出人意料地不顺。
穿插中的我军坦克部队
北集团的41军由于不熟悉越军的打法和当地地形,穿插时状况百出,后勤部队屡次遭到越军突袭,导致部队穿插3天后全军陷入断粮的窘境,攻击的势头顿挫。
按照原来的计划,41军本来是在19日就要穿插到高平的,结果直到23日还停留在高平以北30公里的河安县城,导致攻打高平的任务只能由南集团独立完成。
南集团打算避开越军部署在复和的重点防线,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因此集中了200多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和坦克牵引车,搭载步兵组成强大突击集团硬闯位于复和以南的布局关。
但布局关历来是坦克进攻的死路,机械化部队很难通过崎岖狭窄的道路,而且万一越军在此处设伏突击部队就非常危险,这也是现代以来各国军事家对于在越南用兵的共识。
42军的装甲部队在布局关一路穿插,因为地形复杂多变,我军并不熟悉,加上越军时不时的偷袭阻击,进展不快,而且坦克一路上发生故障和战损的很多,导致突击队险象环生。
我军坦克过河
但也幸亏是坦克的钢筋铁骨帮战士们抵挡了越军的子弹和手榴弹,虽然坦克报销了大半,但突击部队的人员伤亡却十分微小,并且还在反击战打响之后几个小时就冲进了东溪县城。
这一招恰似神兵天降,当解放军的坦克开进东溪的时候,当地的越南民众还以为来的是自己人的坦克,站在路边频频挥手致意。
后面的路程就不那么顺利了,当坦克部队通过靠松山之后,又遭到越军火箭筒、反坦克手雷和反坦克导弹的伏击,多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中起火,坦克车的驾驶人员伤亡惨重。
42军125师承担从复和方向佯攻牵制敌军的任务,由于步兵和坦克长期缺乏协同作战的经验,战斗中步坦脱节严重,125师整整打了2天也没能通过复和。
125师在复和屡屡受挫让许世友大为光火,他要求125师师长李庭阁亲自带一个团上阵,一定要攻克这个越军据点,如打不下来就不要回来见他了!
前排左三为李庭阁
直到2月19日凌晨,李庭阁亲自带375团利用夜色冲上越军阵地,一举突入复和县城,但等到白天却又遭到越军后方炮兵和前方埋伏部队的阻击陷入苦战。
为了打破复和方向的被动局面,2月19日下午广州军区命令162师从水口方向进攻,在2个师的分路攻击之下,越军招架不住,最终撤离复和,但在从复和往高平的路上依然和我军纠缠不止。
又过了7天后的2月26日,125师才占领了复和西北的长形高地,打通了复和通往高平的公路。虽然伤亡巨大,但125师和后续162师的凶猛攻势使越军相信解放军的主攻方向还是在北面,因此没有向东溪投入多少部队。
等到东溪方向的枪炮声骤然密集起来的时候,越军的主力已经在复和附近被我军死死拖住,根本来不及调整部署,最后只好炸开一座水库,试图以水代兵拦住我军去路。
我军大量坦克、车辆、重型设备顿时在本就不宽敞,此时已变成一片泥泞的公路两侧堵成一锅粥,虽然工兵部队紧急前出修复道路,但解不了燃眉之急,军区只好让这些武器装备折回北面,从靠松山继续向高平前进。
穿插中的我军步兵
此时,南集团能够正常攻击高平的部队只剩下了东溪方向的124师,为了遏制我装甲部队继续突入,越军紧急调来了一个苏制“冰雹”反坦克火箭连,在高平以南7公里处构筑了反坦克防线,企图阻挡解放军的穿插。
而我军并不知道越军已经针对坦克设置了重重陷阱,所以坦克部队有些懵懂地闯进了敌人的伏击圈,先头开路的坦克损失大半,幸亏372团1营的步兵在师炮群的支援下趁着夜色摸上敌人主阵地,打掉了“冰雹”反坦克火箭,才终于给大部队开辟了通道。
经过连番激战,124师终于在20日晚上抵达高平外围地区,随着42军的各路部队从东、南两个方向逐渐逼近高平,城外的制高点陆续落入我军之手。
毕竟给解放军当“学生”当了几十年,对我军中间突破,两翼迂回的那一套非常熟悉,124师还在等待其他部队抵达的时候,越军已经判明我军穿插迂回的企图,因此以一部拼死顽抗,大部队开始撤退。
就这样,124师在高平城外等待了3天,让防守高平的越军346师主力从容部署撤离,原本侦察所得的“高平有越军2个团”,其实已经跑得差不多了。
我军进攻高平市区的一幕
由于41军迟迟未能赶到,而越军逃跑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眼看战机就要完全失去,在42军靠前指挥的吴忠决定由42军单独发起进攻。
24日下午5点多,42军炮群实施火力准备,军炮团装备的152mm加榴炮和130mm榴弹炮威力巨大,不消多时就把高平城区炸得浓烟四起,火光照天,连下午的夕阳都为之黯然失色。
越军留在高平城内的部队估计是从来没有见过我军级以上单位的强大炮火,因此当场被我打得惊慌失措,指挥系统陷入瘫痪,所剩不多的炮兵也被炸得缺胳膊断腿,只有小股部队被困在几个孤立的街区各自为战。
124师,162师和160师随即组织5路人马突入城区,将高平市委大楼、汽车站、通信大楼等一一夺占。
在高平的巷战并不十分激烈,但本来高平的房屋就已被炮火炸得十损七八,残余越军只能跑到没有被炸塌的房子里和解放军继续缠斗,于是剩下的房子也在巷战中被我突击部队用手榴弹、火箭筒和炸药包炸得残缺不全。
攻克高平之战
敌人的数量不多,而外围会攻高平的解放军部队接近三个师,这一仗是实实在在的“杀鸡用牛刀”,
25日凌晨0点刚过,高平市区已全部被我军所攻占,这也是我军占领的第一个越南省会级城市,这一消息经新华社播发之后,顿时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由于南北对进的作战计划未能达成,42军只消灭了346师留下来断后的几个连,其残部则逃到了高平四周的深山老林里继续和我军打游击战,后期也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42军进入高平城之后,发现全城的居民已经被越方公安裹挟到附近的深山老林里,这里已经成了一座空城,到处一片死寂。
42军只好将所剩不多的粮食、弹药、机械设备等物资收集起来,先行运回后方,其实这些物资大多数都是越南战争期间新中国无偿捐助给越南的,有些还是崭新的连包装都没有打开过。
当年我国援助越南物资
42军向前进军后,54军第二批进入高平,广州军区后勤部第三批进城,又把城里的东西搜罗了一番,160师第四批进城,基本上是空手而归。
3月1日,41军进入高平,此时越军的小股特工已经重新进入城区,而且在纳隆方向的越军也在时不时用重炮向高平轰击,情况十分混乱。
41军政治部的同志在各处机关搜索了一番,只找到了少量药品和文件,装了两三辆汽车,同时军工兵团则在城区各处安置了炸药,他们急切地催促进城的部队快些撤出市区。
说句实话,没有新中国当年的援助,越南连这些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都不可能造得起来!没想到养了一群白眼狼!
据时任41军政治部副主任的宋子佩回忆,他和同志们撤离高平的时间是3月2日下午2点左右,刚刚走过高平市北的大桥,就听到一声巨响,大地震动,巨大的磨菇烟云升空而起,把他们震得几乎跳了起来。
冲天而起的蘑菇云
接着又传来连续4声巨响,5处高大建筑物立刻倒塌成为废墟,他爬上山头,只见高平市区已经变成了一个特大烟球,烟云、尘土、沙石交织一团,烟浪滚滚,此起彼伏。
3月25日,一位在高平采访的法国记者这样报道:距离边境30多公里的这座越南北部城市,在中国军队撤走一周多之后依然毫无生气。
在所剩无几的少数几所房屋和一座残缺不全的公共建筑物上用白粉笔画了一个骷髅,警告人们里面可能有地雷爆炸,或者有暗中埋设的没有爆炸的炸弹。
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一位越军司令率部回到差不多成了一片瓦砾的高平市区,放眼望去,只有一幢四层高的房子孤零零地矗立着,像一座墓碑。
他们好奇地进入房子,看到墙上挂着一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毛主席画像,这张画像到底是原来的居民挂上去的,还是解放军有意为之,不得而知。
一座被破坏的建筑物
所有的电线杆都在距离地面1.5米左右的地方被截断,齐刷刷倒在地下,这样既不能修复也不能再用,只好挖掉重建。
在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人民无私的帮助下,北越战胜了法国、美国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统一和独立,还拥有了大量生活物资,可他们最后是怎样报答中国的恩情的?
这栋孤零零的挂着毛主席画像的房子更像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作出更改!
